卖一件衣服要11个月,海澜之家被除名

发布时间:2025-11-14 12:12  浏览量:1

那个号称“男人衣柜”的海澜之家也要不行了吗。

11月6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2025年11月份指数审核结果。其中,一代男装巨头的海澜之家被除名。

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经理的重要参考基准。一旦被除名,就意味着海澜之家正在失去国际资本的青睐。

这次海澜之家被除名,归根原因还是因为业绩持续下滑的原因。

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报,公司整体营收155.99亿元,同比增长2.23%。虽然营收是增长的,但贡献超七成营收的主品牌“海澜之家”营收同比下滑3.99%。

最关键的是,该主品牌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多个财报期出现收入下滑。

一方面,海澜之家门店数量持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系列门店净减少110家至5723家,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平。

另一方面,所谓男人的衣柜,已经彻底没了当初的品牌形象,因为毫无创新而被消费者调侃为“爸爸的衣柜”。

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海澜之家已不再是购买服装的首选品牌。

以至于,海澜之家库存压顶。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的存货余额高达102.55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不断拉长,2024年已达330天,较2023年增加48天。

相当于一件衣服,海澜之家要花11个月才能卖出去。

要知道,海澜之家是快消服装企业。高额库存不仅面临巨大的减值风险,还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对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也难怪会被MSCI除名。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公司更是被投资者用脚投票,连营收仅为海澜之家的三分之二的雅戈尔,市值也超过了海澜之家。

以前,海澜之家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一套独创的“轻资产+类直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海澜之家不参与设计生产,不建工厂,而是通过赊购、滞销退货等方式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一模式让海澜之家在渠道为王的时代以轻资产方式快速扩张,超越头部男装品牌七匹狼、九牧王等,登顶“中国男装之王”。

然而,成也模式,困也模式。

这种贴牌代工模式,说透了就是组货模式,小规模确实有优势,然而一旦规模做大,全国市场一盘货就面临同质化挑战。

当然,这点海澜之家自己也懂。所以,曾经也尝试过转型。

2020年,海澜之家创始人周建平之子周立宸正式接班,成为海澜之家新掌舵人。

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金融系的“企二代”上任后,开启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频繁签约新生代明星代言人,试图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试图抓住流行风潮,推出苏超联赛的文创T恤、三体的联名系列,以及运动甄选系列等;砍加盟扩直营;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宣布将赴港上市。

从营销到产品到渠道到全球化到融资市场,一系列组合拳全部打完,宣传费用也花了一大堆。

但结果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如今,海澜之家给人的印象就是质量太差,价格又贵,款式又旧。曾经的龙头变成了衣服而已,又不是只有这一家。

所以,如今这个年代,跟不上趋势,被市场抛弃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