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彻底暴露了江苏的家底,一场足球联赛,尽显江苏经济实力

发布时间:2025-06-22 03:52  浏览量:11

2024年6月21日,战火重燃!江苏各城市之间的足球对抗赛持续升温,宿迁与盐城,常州与南京捉对厮杀,将这股足球热潮推向了顶点。曾经只有6家赞助商的赛事,如今已吸引了19家蜂拥而至。即使官方赞助席位的价格已经飙升至300万元,依然供不应求,一些企业甚至另辟蹊径,直接赞助参赛的13支球队。这苏超联赛赞助商的蜂拥而至,也间接展示了江苏省的经济实力。

谁能想到,这个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会如此火爆?自从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的热度便一路攀升。这项业余赛事,不仅吸引了无数眼球,更展现了惊人的吸金能力。

当国际知名啤酒品牌喜力的广告牌赫然出现在苏超的绿茵场边时,球迷们不禁惊呼:苏超竟然迎来了“欧冠级别”的赞助商!

喜力一向青睐全球顶级赛事,就连中国足球的顶级赛事中超联赛,喜力都未曾赞助。而这一次,喜力啤酒的广告牌却史无前例地出现在了苏超这项业余赛事的赛场上。

随即有人调侃道:或许是因为常州队从“常州”变成了“O州”,才吸引来了欧洲冠军联赛的常驻赞助商。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苏超前四轮比赛过后,常州队一胜难求,进球数为零,积分也为零,排名垫底。而其他12支队伍,最少的也有3分入账。

因此,常州队受到了其他12支球队球迷的无情调侃。各种关于常州队的段子层出不穷,比如,“从常州到吊州,再到丨州,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当然,“O州”的梗也紧随其后。

苏超也变成了一场全民造梗大赛。苏超刚开始,“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赢的当省会”等梗便迅速走红。各种段子在球场内外满天飞,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江苏省内13个城市之间的微妙关系和“相爱相杀”。全国网友也纷纷参与进来,整个互联网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作为苏超初期加入的几家赞助商,也被网友们调侃:当初肯定带有赌的成分,没想到现在却赚得盆满钵满。

严格来说,“苏超”并非该赛事的官方简称,而是赛事过于火爆,球迷们自发赋予的昵称。“超”通常指代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例如英超、中超等超级联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项业余赛事被冠以“苏超”之名,无疑是大家对这项赛事的一种高度认可和尊称。

根据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官方账号6月19日发布的消息,除了两家公益支持单位——发展体育基金会和中国体育彩票之外,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赞助商数量已经达到了19家。

其中包括总冠名商江苏银行,官方战略合作伙伴7家——国缘V3、龙蟠科技、理想汽车、海澜之家、京东、肯德基、安井食品;官方合作商2家——吾器酷体育、花红药业;官方赞助商5家——康师傅喝开水、中兴通讯、途虎养车、伊利、宇视科技;官方供应商4家——紫金保险、佳得乐、喜力啤酒、小米。

而此前三轮比赛时,官方只公布了6家赞助商。也就是说,在6月上旬爆火之后,苏超的赞助商数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更重要的是,随着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赞助商不再局限于江苏本地,而是突破地域限制,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巨头,例如京东、伊利、肯德基、喜力啤酒等。

赛事初期,在6家赞助商中,江苏银行、国缘V3、紫金保险都是江苏本土企业,其余三家——卡尔美体育、康师傅喝开水、佳得乐,也都是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的品牌和行业。其中,卡尔美体育主要经营赛事装备,而康师傅喝开水、佳得乐背后都是大型饮料企业。

据澎湃新闻6月13日报道,苏超整个赛季的官方赞助席位报价已经飙升至300万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一席难求”,即使有钱也需要排队等待。而在开赛之前就独家总冠名的江苏银行,赞助费用约为800万元。

2025苏超的赛程长达7个月,覆盖江苏省13个城市,总共将进行85场比赛(常规赛78场+淘汰赛7场)。因此,总冠名费用800万元在现在看来并不算高,如果与后来加入的大牌赞助商相比,甚至显得性价比很高。

赞助市场反映了一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而体育赛事的火爆程度则体现了赞助商的热情。毫无疑问,苏超将双方的热情都彻底点燃了。

在上述19家赞助企业中,有多家是江苏本土企业,例如,今世缘酒业位于淮安市,龙蟠科技总部位于南京市,海澜之家位于无锡市,紫金保险也是南京市的企业。此外,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老家在宿迁,安井食品虽然来自福建,但在江苏设有分厂。

除了江苏本土或与之相关的赞助商之外,能够吸引来全国性及国际性巨头,才是苏超真正吸金能力的体现。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这19家赞助商中,有15家是上市公司或背靠上市公司。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缘是白酒上市公司今世缘酒业旗下的三大品牌之一,定位偏高端,在江苏省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国缘V3是国缘品牌的主要产品之一。佳得乐是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品牌,主要产品是电解质饮料。

这些赞助商中,A股上市公司包括江苏银行、今世缘酒业、龙蟠科技、海澜之家、安井食品、中兴通讯、伊利股份;康师傅、小米集团、途虎养车是港股上市公司;而喜力啤酒在中国的运营商是华润啤酒,华润啤酒也是港股上市公司。此外,龙蟠科技同时也是港股上市公司。

京东和理想汽车都是美股、港股上市公司。百胜中国更不用说,在多地上市,同时也是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百事公司(股票代码:PEP)是美股上市公司。

粗略统计,截至6月19日,这15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A股公司中,江苏银行、伊利股份、中兴通讯的市值均超过千亿元,6月19日收盘后总市值分别为2173亿元、1753亿元、1492亿元。而在港股市场,小米集团更是万亿级别的上市公司。

而这些仅仅是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目前的赞助商。除此之外,各赛区和13支球队也都有各自的赞助商,有的球队甚至有多家赞助商,同样出现了上市公司扎堆的现象。

6月19日,中国平安宣布正式成为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通赛区)的官方合作伙伴,并表示将为南通队提供价值超过4460万元的国家队级别的“黄金腿”保障。

中国平安此前曾多年赞助中超联赛,但2024年并未续约。如今,却选择来苏超“凑热闹”。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只是其中之一。13支球队背后的“资本后援团”都非常强大。

位于宿迁市的洋河酒厂,冠名赞助了家乡球队——宿迁队。洋河股份是白酒行业的巨头企业,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而江苏省另一家白酒上市公司今世缘酒业,也冠名赞助了家乡球队——淮安队。

这两家酒企不仅在江苏省内的白酒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苏超的赛场上,也同样在暗自较劲。

6月17日,南京本土企业、数字物流平台运满满正式宣布,将冠名南京队,而运满满的背后是美股上市公司满帮集团。徐州队的冠名赞助商则是本土上市公司维维股份,其主营产品为豆奶粉。

无锡队的官方合作伙伴为中信泰富特钢。此外,舒华体育也表示,已经赞助无锡队参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两家企业均为上市公司。镇江队的冠名赞助商是圣象集团,圣象集团是地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大亚圣象的子公司,也是镇江本土企业。

扬州市体育局官方账号6月11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苏超第四轮比赛前,扬州队的赞助商数量已经达到了15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扬州分行、江苏邗建集团、扬杰科技、扬力集团、劳拉之星等。

此外,其他几个城市的足球队也都有各自的赞助商。

由此可见,从苏超的赞助商,到各支球队的赞助商,虽然赛事是业余性质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但赞助商中上市公司“扎堆”,阵容堪称豪华。

苏超的火爆,已经撬动了“足球+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第四轮赛事相关数据显示,6月14日至15日,无锡、扬州、徐州、连云港、淮安这5个主场城市的外地游客数量,较前一个周末增长超过48%,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额增长超过15%,其中无锡更是超过29.5%。

第四轮徐州队与镇江队的比赛,更是吸引了30823人现场观赛,创下了新的纪录。而中超联赛2025赛季开赛以来,前13轮场均进场观赛人数为24371人。

这些数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懒熊体育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2024年12月,苏超尚处于筹备阶段,作为赛事主办方之一的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有关苏超的商务合作方案。

在当时的合作方案中,苏超原计划将赞助体系分为赛事总冠名1席,赞助金额为800万元;官方合作伙伴4席,赞助金额为150万元和50万元实物;官方赞助商10席,赞助金额为50万元;官方供应商不限数量,需提供20万元实物。而合作权益方面,主要包含品牌授权、现场露出、官方宣传、媒体宣传、贵宾礼遇五个方面。

而如今,官方赞助席位的报价已经高达300万元,翻了好几倍,而且还“一席难求”。

苏超虽然是业余联赛,但却点燃了江苏人民对足球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由于经济竞争、文化差异、历史沿革等多种因素,江苏省内13个城市之间常常相互调侃甚至“互看不顺眼”。

在“金元足球”时代,江苏苏宁队曾一度点燃了江苏足球的热情。2020年的中超联赛,江苏苏宁队还夺得了冠军,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仅仅在第二年年初,江苏苏宁队就宣布解散。

足球一直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无论是从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还是从相关赛事的吸金能力来看,都是如此。然而,作为经济强省的江苏,近年来在中超联赛中却鲜有具备争冠实力的球队,甚至连一个顶级联赛的名额都难以保住——南通支云队在2022赛季升入中超,但在2024赛季又不幸降级。

不过,虽然江苏省13个设区市之间存在着“相互鄙视”的现象,但如果论经济实力,随便挑出一个城市,放到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都非常“能打”。这既是“十三太保”相互“看不上”的底气,也是苏超能够吸引众多赞助商的根本原因。

2024年,江苏省的GDP突破13万亿元,正式迈入“城均GDP破万亿”的阶段,GDP增量位居全国第一。从各个设区市来看,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形成了万亿级、九千亿级、七千亿级、五千亿级、四千亿级的梯度结构。

其中,拥有5座“万亿之城”,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苏州2024年的GDP超过2.67万亿元。徐州则位列九千亿级别,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七千亿级别的城市包括扬州、盐城、泰州。五千亿级别的城市是镇江、淮安。宿迁和连云港则以四千亿级别的GDP为江苏省“守门”。

即使是排名末位的连云港,虽然在省内的存在感相对较弱,但其2024年的GDP也达到了4663亿元,放在全国范围内,也要被绝大多数城市所“仰望”,GDP甚至超过了一些省份的省会城市,例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去年的GDP分别为4502亿元、4107亿元、3742亿元。

在2024年GDP排行榜中,全国300多个城市,江苏省的13个设区市全部位列百强之中,甚至都排在前70名之内。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江苏省能够做到这一点。

正如一些江苏人所说,“表面的散,内里的聚”或许才是成就苏超火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