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狂揽25亿,华恒生物暴涨161%…生物制造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2025-11-14 11:02 浏览量:1
近日,2025年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基本披露完毕,生物制造龙头成绩单揭晓。
头部企业的最新经营数据,是观察市场动态、分析行业现状的重要窗口。
我们选取了6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盘点,有的风头正盛,收入利润高速增长;有的则经历转型阵痛,寻求破局之道。
凯赛生物:狂揽25亿 打造“生态圈”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14.90%;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0.56%。
身为“长链二元酸之王”,凯赛生物在上半年相关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收入以及销售毛利持续上涨,并积极开辟了生物法癸二酸的应用市场。
除此之外,年初其生物基哌啶开始生产销售;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Bio-PPACFRT)的“生态圈”建设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包括在2月和宁德时代瞄准电池壳体的合作,以及4月与韩国3p.com在热塑性材料上的合作,在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绿色建筑等场景中都值得期待。
今年九月,凯赛还推出了生物基纤维产品“泰纶-400”,实现100%尼龙的弹性纤维物理三维螺旋卷曲结构,与海澜之家、英氏YeeHoO等行业龙头取得合作。
华恒生物:挑战“增收不增利”魔咒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94亿元,同比增长42.53%;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1.34%。
其中第三季度表现尤为亮眼,营收7.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3%;归母净利润为5272.94万元,同比暴涨161.22%
随着海内外L-缬氨酸市场的探底企稳,华恒生物的业绩表现得到改善,而对1,3-丙二醇(PDO)与AI合成生物的投入,成为了其能否扭转局势的关键。
其总投资高达3.9亿元的“合肥市人工智能驱动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是全球首个AI驱动的智能中试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
我们还注意到,华恒生物同时在优化现有的产品配置:苹果酸项目可交替柔性生产苹果酸或色氨酸,丁二酸项目可交替柔性生产丁二酸、L-缬氨酸和肌醇,以此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对单一产品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嘉必优:净利增54% 毛利率增长明显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母净利润1.29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54.18%。
嘉必优盈利增长主要来自于ARA和藻油DHA,尤其是部分大客户藻油DHA替换鱼油DHA进程加快,让报告期内藻油DHA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
尤其是产品及客户结构变化带来了毛利率的有效增长,其中三季度毛利率攀升至48.69%,较上年同期提升8.91个百分点,核心产品盈利空间有望持续拓宽。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占了业务收入的37.04%,其中达能、雀巢等核心大客户仍是关键收入来源,随着藻油DHA和HMOs国际准入推进,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
锦波生物:单季度净利润 首次同比下滑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
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24%,这也是锦波生物上市以来单季度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在中信证券的问询中,锦波生物表示相较2024年全年增长幅度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分别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胶原蛋白市场经过四年发展增速自然放缓。
以及近年来的业务调整,功能性护肤品的毛利率为70.78%,低于医疗器械95.04%的毛利率,且线上推广费用较高,导致公司整体净利率有所下降。
川宁生物:营利双降 合成生物收入近5000万
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34.36亿元,同比下降22.9%,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下降43.17%。
川宁生物没能挽回今年一季度开始的颓势,受抗生素市场波动影响,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32.8%,与上半年毛利率相比下降3.1%。
在合成生物学产品方面,川宁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已达到4,880 万元,订单情况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明年的收入随着疆宁生物逐渐满产以及市场的逐步开拓,预计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华熙生物:盈利回升 销售费用创五年内新低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1.6亿元,同比下降18.4%;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30.3%。
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55.63%。主要系皮肤科学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同比下降所致,其中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3.61亿元,同比增长15.37%,投入持续在原料(高端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物新产品)与医疗终端业务方面加码。
其中ECM(细胞外基质)相关研究已与全球头部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PDRN项目与国际领先医美企业联合开发,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抗衰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