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花25亿请明星没能讨好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5-11-14 08:04  浏览量:1

巨额代言投入与业绩倒挂
2020-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广告宣传费累计超25亿元,签约潘展乐、陈哲远等新生代明星,并冠名综艺及体育赛事。但主品牌营收连续下滑(2025年Q3同比降3.99%),净利仅为2018年巅峰期的六成。重营销轻研发的结构失衡销售费用占比畸高: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24.72亿(占营收21.37%),研发费用仅1.06亿(占比不足1%)且同比下降4.69%。产品技术短板:户外系列冲锋衣未标注防水指数、透湿率等参数;防晒衣未说明技术原理,宣传停留于"口号式广告"。专业需求 vs 概念营销
消费者对户外服装的防水指数、防晒系数等参数日益关注,但品牌仅强调场景化概念(如"极光95绒"),缺乏技术细节支撑,被指"浮于表面"。流量明星 vs 产品力缺失
用户直言:"现在请明星不如搞好产品"。明星代言未能转化为品牌信任,如天猫旗舰店598元冲锋衣月销仅100+件。轻资产模式反噬创新供应链依赖:设计由品牌提案,供应商负责生产;滞销产品可退货,品牌创新动力不足。保守风险转移:供应商承担库存风险,倾向保守设计,导致产品同质化。消费决策逻辑变化
年轻人更倾向网红测评、真实体验,或直接因厌恶代言人拒绝购买。车企案例同样显示:让利消费者比明星代言更有效。案例问题结果营销去明星化让利消费者:车企购置税补贴政策直接刺激销量;老板IP+真实体验:刘强东通过员工互动建立信任。

模式革新

专家建议:打破"可退货"供应链,建立品牌自主研发体系,直面市场风险以驱动创新。

核心结论:当"明星光环"无法掩盖产品力空洞时,年轻消费者会用脚投票。海澜之家的困境警示——25亿买不来品牌年轻化,但1亿研发费可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