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砸给明星 却买不回年轻人的一件西装 海澜之家“除名”只是开始
发布时间:2025-11-14 05:48 浏览量:1
砸钱请天王,也救不了场子
“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
这句广告语,曾经像脑白金一样洗脑,响彻大江南北。可如今,这个“衣柜”似乎被国际资本市场无情地“清退”了。
就在昨天,一条热搜狠狠戳破了这个男装巨头的华丽外袍——#海澜之家被除名#,紧随其后的另一个标签更显诛心:#5年花25亿请明星没能讨好年轻人#。
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这个全球投资的风向标,毫不留情地将海澜之家从其中国指数中剔除。这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失宠”,更像一纸判决书:这家国民品牌,在主流视野里,正在掉队。
让我们掰着指头算算这笔震惊众人的“明星账”。
从2016年邀请“九亿少女的梦”林更新开始,海澜之家就一头扎进了用顶流重塑年轻化的不归路。2020年,更是豪掷千金请来周杰伦代言。要知道,请动华语乐坛天王,代价几何?业内普遍猜测是天文数字。
这五年来,林更新、周杰伦、张伟丽、武磊……文体界的顶流们轮番上阵,据不完全统计,海澜之家在营销上烧掉了超过25个亿!
结果呢?
财报数据给了最冰冷的回答。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像陷入了泥潭,徘徊不前。更致命的是,股价从巅峰时期的十几块,跌到了如今六块多,市值蒸发数百亿。这25亿,看似砸向了年轻人,却好像砸进了一个无底洞,连个响亮的回声都没听到。
问题出在哪?是周杰伦不红了?还是林更新不够帅?
都不是。核心在于:海澜之家始终没搞懂,如今年轻的男性消费者,到底要什么。
在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他们早已厌倦了那种“爸辈才穿”的刻板正装,也反感被一个高高在上的“天王”说教该穿什么。他们追求的是个性、是舒适、是圈层认同、是性价比。
当优衣库用基础款和联名款构建了日常衣橱,当李宁用“国潮”设计点燃了民族自信,当一波波小众设计师品牌在抖音、小红书上精准收割时……海澜之家在做什么?
它依然在用大面积的门店、千篇一律的款式、和“一年逛两次”的过时营销逻辑。请周杰伦,不过是给一件旧款西装,强行别上了一枚昂贵的胸针——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只是标签贵了。
年轻人一眼就看穿了:你这是想“买”我,不是想“懂”我。
MSCI的“除名”,是一个强烈的资本信号。它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对海澜之家的未来成长性、财务健康状况和流动性产生了疑虑。
这比一两个季度的亏损更可怕。它预示着,在资本市场的牌桌上,海澜之家可能正在从“优等生”滑向“观察生”。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其商业模式。备受诟病的“上游赊销货品、下游类加盟”的轻资产模式,让其库存高企,被戏称为“衣服界的银行”。经销商叫苦不迭,创新设计不足,最终在快速迭代的消费市场里,变成了一个笨重的巨人,空有规模,却转身困难。
MSCI的除名,尚可通过改善业绩重回榜单。但最致命的“除名”,是来自数以亿计的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心智中的“除名”。
当他们想买一件休闲衬衫时,想不起你;当他们需要一套得体面试装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你;当他们为父亲挑选礼物时,甚至觉得“海澜之家”都有点过时了——那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
25亿,如果能买来教训,还算值得。怕就怕,这巨额的学费,只买来了一时的热搜和一份被“除名”的公告。时代的抛弃,从来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海澜之家的这间“衣柜”,是时候该重新装修,换换里面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