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率近七成却现金吃紧?海澜之家冲刺港股,难题待解
发布时间:2025-10-22 18:23 浏览量:4
2025年9月,海澜之家突然公告要冲港股上市了。
这家被称为“男人的衣柜”的江阴男装龙头,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214亿,分红率近七成,按说该是资本宠儿。
可翻开财报一看,百亿存货堆在仓库,短期债务比手里的现金还多,85后清华少帅周立宸接掌五年,转型效果似乎还没完全显现。
海澜之家的业绩走势挺有意思,2019年营收冲到219.7亿的峰值后,就开始了“一年涨一年跌”的循环。
2020年降了18%,2021年又涨12%,2024年再降2.65%,2025年上半年才微增1.73%。
利润更不乐观,2018年赚34.56亿,到2024年只剩21.89亿,相当于打了六折。
这种波动在服装行业不算罕见,但作为行业老大,总在“微增”和“下滑”里打转,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2020年周立宸从父亲周建平手里接棒时,市场还是挺期待的。
这位88年出生的清华金融高材生,一上来就搞了两大动作,让品牌变年轻,还要从“男人的衣柜”变成“全家人的衣柜”。
这几年海澜之家陆续搞出女装OVV、童装英氏,还收购了代理阿迪达斯的斯搏兹公司,按理说牌面是够了。
可问题出在主心骨上,贡献七成营收的海澜之家主品牌,2024年收入降了7.22%,2025年上半年又降5.86%。
新业务倒是在涨,团购定制和其他品牌收入分别增了23.7%和65.57%,但合计营收还不到30亿,而且成本涨得更凶,其他品牌成本甚至翻了倍。
本来想靠新业务拉一把,结果发现利润还被啃掉不少,这转型路走得确实有点坎坷。
业绩不好的直接体现,就是仓库里的衣服堆成了山。
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存货还有102.55亿,占了净资产的一半多,相当于每天有近3000万的衣服卖不出去。
更头疼的是周转速度,从入库到卖出要11个月,1年以上的库存就有46.9亿。
服装这东西讲究时令,放一年多再卖,就算打折也难有人要。
按理说这么多库存,公司得计提跌价准备吧?但海澜之家只提了2.6亿,占营收的2.3%。
这背后就靠它那套“类金融模式”撑腰,上游拿货先付30%,卖完再结剩下的,卖不掉还能退给供应商,下游让加盟商出钱开店,自己只负责运营。
本来想把风险转出去,可时间长了就出问题了。
供应商那边,85.86亿的货款要在一年内付清,人家心里肯定不乐意,加盟商这边更直接,这几年加盟店关了一千多家,2025年上半年收入还降了4.81%。
以前靠“占上游款、收下游保证金”能攒出大资金池,现在终端卖不动货,上游催着结账,这套老办法怕是真要失灵了。
一边是库存和债务压得喘不过气,一边海澜之家的分红却没停过。
2022到2024年,公司累计分红65.16亿,这三年的平均净利润才24.22亿,分红比例居然超过269%。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14亿,周建平家族持股45.75%,光分红就拿了近98亿。
分红本身不是坏事,但得看时候。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才23.17亿,却分红19.69亿,手里的货币资金从119亿降到67.94亿,应付账款加票据却有102.4亿,短期要付的钱比现金还多。
这种时候把钱多分出去,万一供应链那边出点岔子,真有点危险。
这次冲港股,海澜之家说是为了补充资本和搞国际化。
可海外营收占比还不到2%,就算在肯尼亚、马尔代夫开了店,短期内也难有大起色。
港股投资者虽然喜欢高股息,但也看重公司基本面。
主品牌下滑、研发投入不足(上半年才1.06亿,占营收不到1%)、模式又有硬伤,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成功上市,怕是也难获得长期认可。
海澜之家靠老模式当了这么多年行业老大,现在遇到的坎儿,其实是传统服装企业的通病。
周立宸想转型的思路没错,但怎么把主品牌救回来,怎么让新业务真正赚钱,怎么平衡分红和公司现金流,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港股上市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要真正破局,怕是还得在产品和模式上动真格的。
毕竟消费者买衣服看的是款式和质量,不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