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1123.6亿更暖的初心:三房巷集团与一个村庄的“别墅情缘”
发布时间:2025-10-03 16:24 浏览量:7
晨起翻财经新闻时,一条标题猛地抓住了视线——“江苏无锡第二大民企,年营收1123.6亿”。
指尖划过屏幕,视线却在后续内容里定住了:这家叫“三房巷集团”的企业,掌门人卞永祖在28岁那年,竟拍板给全村村民送别墅。
窗外的阳光刚漫过窗台,心里却像被投了一颗石子,层层涟漪里,满是对“财富与温度”的好奇,索性放下手头的事,循着这条线索,一点点拼凑出这个故事里的暖意与力量。
先去查了三房巷集团的底子。作为无锡仅次于海澜之家的第二大民企,它如今的版图早已从最初的纺织厂铺展开来,纺织、化工、新能源材料几大板块齐头并进,去年1123.6亿的营收数字,在江苏民企百强里稳稳占着席位。
可谁能想到,这家如今的行业巨头,起点只是上世纪70年代末,江阴周庄镇三房巷村里一间简陋的村办纺织小厂。卞永祖接手时,不过二十出头,正是许多人还在摸索人生方向的年纪,他却已经扛起了整个村子的产业希望。
真正让我动容的,不是他将小厂做成百亿帝国的商业传奇,而是他在事业刚有起色时,那个“反常规”的决定。
28岁,当同龄人还在为自己的第一套房打拼时,卞永祖看着村里依旧低矮的平房、泥泞的小路,心里装的却是全村人的居住难题。
他召集村干部商议,提出由企业出资,在村里规划建设新式别墅,免费分给村民。
这个想法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企业正处在扩张期,每一分钱都该用在生产上,为何要“浪费”在盖房子上?
可卞永祖的态度很坚定:“企业是村里的企业,赚了钱,自然要让乡亲们一起享福。”
后来在一篇采访里看到过三房巷村现在的模样:整齐划一的别墅群,红瓦白墙掩映在绿树间,小区里超市、健身器材、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有村民回忆,2000年初第一批别墅建成时,大家拿着钥匙走进宽敞明亮的房子,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有的老人一辈子住惯了小平房,搬进二楼卧室时,摸着崭新的地板,眼泪都掉了下来。卞永祖说,他最难忘的,就是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那比签下任何一个大订单都让人踏实”。
这两天总在想,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或许不只是开拓市场的魄力、引领行业的远见,更该有一份反哺故土的情怀。
三房巷集团的发展轨迹里,藏着最朴素的“共富”逻辑——企业从乡村里长出来,根系深扎在这片土地,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愿意反哺给滋养它的人。
卞永祖28岁的那个决定,不是一时的“慷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他始终记得,自己首先是三房巷的村民,然后才是企业的掌门人。
傍晚时分,特意点开了三房巷村的航拍视频。夕阳下,别墅群与远处的企业厂房遥遥相望,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忽然觉得,1123.6亿的营收数字固然耀眼,但比数字更温暖的,是一个企业家在年轻时代就守住的初心——让财富长出温度,让成功惠及乡邻。
这样的故事,比任何商业案例都更有力量,也更值得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