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人的衣柜”到出海求生——海澜之家、姐弟接班、IPO冲刺
发布时间:2025-09-16 16:55 浏览量:14
曾经红遍全国的“男人的衣柜”,如今也要赴港上市了。
最近,海澜之家宣布计划发行H股并于港交所上市。其实早在2014年,它就已经借壳凯诺科技登陆A股,市值最高时接近450亿元。如今,时隔十年再次推动IPO,被不少人解读为一次转型冲刺。
这个国民男装品牌的崛起与沉浮,背后是一位父亲与一对儿女的交棒故事,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创二代”接班潮的风向。
海澜之家的创始人周建平,出身江苏江阴的普通家庭,靠着早年在纺织行业的摸爬滚打起家。2002年,他在南京开了第一家“海澜之家”门店,打出“男人的衣柜”口号。
品牌之所以能迅速出圈,靠的是轻资产+高性价比的打法。它不自建工厂、不压库存,而是搭建平台,让供应商提供产品,加盟商开店,总部统一运营,卖不掉的货还能退。风险几乎都被转嫁给了供应商。
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创新,也极具效率。加上2006年印小天那句“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魔性广告,海澜之家迅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男装品牌。
到2013年,海澜之家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次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服装零售赛道的明星公司。彼时的周建平,也一度成为国内服饰行业首富。
企业做大后,接班问题自然被提上日程。2020年,周建平将董事长职位交给了儿子周立宸。周立宸1988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金融系,曾在挚信资本工作,2012年回归公司,逐步接手管理。
他的姐姐周晏齐也没有缺席。她早年留学加拿大,曾在新加坡星展银行任职,后加入海澜之家,随着公司上市身价水涨船高,一度成为“江苏女首富”。
这对姐弟如今已全面走到台前,承担起海澜之家的未来方向。
但接班不等于接稳。在他们接手之际,海澜之家也正陷入“中年危机”。
你上次逛海澜之家,是什么时候?
当年遍布全国的蓝色门店,如今在年轻人心中,成了“爸爸的衣柜”。服装款式跟不上潮流、设计偏保守、缺少创新,成了品牌难以甩脱的标签。
数据反映出寒意:2024年海澜之家营收209.57亿元,同比下降2.65%;净利润21.59亿元,同比下滑26.88%;库存高达119.8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模式。早年那套“无库存压力、快速扩张”的打法,确实带来了门店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但长期来看,品牌缺乏设计和供应链控制力,产品款式开始严重老化。
再加上流量红利消退,供应商承担库存风险的动力也在减弱。正如公司高层所说:“卖得好大家都高兴,卖不好谁还愿意合作?”
海澜之家并非没有尝试转型。近年推出了女装品牌OVV、潮牌黑鲸HLA Jeans,签下林更新、沈腾、张颂文等明星代言人,努力靠近年轻消费者。但效果始终有限。
于是,出海成了重要方向。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7.42%,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地区成为重点市场。
如果说海澜之家赴港上市是一场转型自救,也是“创二代”掌舵者的一次答卷。
放眼全国,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卧龙电驱、万辰集团、中策橡胶、珀莱雅、通威股份……越来越多家族企业的“二代”登上舞台,一边面对时代变迁,一边接过父辈的资产与使命。
中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其中大量创始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年龄渐长,企业传承成为必答题。
但守业从来不容易。宗馥莉接班娃哈哈一年内重回700亿营收,但也伴随着人事震荡和家族纷争。刘畅在新希望的表现同样备受关注。
“接班不是接职位,而是接使命。”这句话,在海澜之家姐弟身上同样适用。
写在最后海澜之家正站在十字路口。
品牌老化、模式掣肘,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赴港上市、出海扩张,是寻找破局的尝试。而接班的周立宸和周晏齐,代表着新一代企业家,既要面对父辈留下的光环,也要承担转型的压力。
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转型故事,更是整个民营经济代际更替的缩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海澜之家能否在下一轮浪潮中再起波澜,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