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海澜之家一年还能逛几次?
发布时间:2025-11-24 17:07 浏览量:1
“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这句曾霸占电视屏幕的洗脑广告语,如今正被它的主人赋予新注解。
11月21日,海澜之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A股男装第一股”要从“男人的衣柜”,向“全球的衣柜”发起冲击。
而最新财报里的一组数据,早已道尽这场远征的迫切性: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55.99亿元仅微增2.23%,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37%至18.62亿元,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愈发明显。
这场港股冲刺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今年9月,海澜之家就已通过境外上市议案,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还预留了15%的超额配售权。
公告里写得明白,募资将全部砸向海外扩张与供应链升级。对它而言,港股的国际化平台,既是突破A股融资限制的“钱袋子”,更是给东南亚业务站台的“信用证”。
不过前路仍有变数,这次上市还需过中国证监会、港交所等多道关卡。这场跨越,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海澜之家的成长史,堪称中国男装的“逆袭教科书”。当年,周建平揣着30万创办三毛厂,从粗纺布料起家;2002年“海澜之家”品牌诞生,南京首店开创“自选男装”模式,靠“上游可退货、下游类直营”的轻资产玩法快速扩张。2014年借壳上市后更是一路狂奔,2019年营收飙至219.7亿元,净利润较上市前翻了近5倍。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它已坐上全球第二大男装品牌的宝座,仅次于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
但光环背后,增长的烦恼早已显现。最棘手的是“压舱石”主品牌掉了链子,2024年营收下滑近7%,2025年前三季度再降近4%,这个曾贡献超70%收入的支柱明显“乏力”。
更要命的是库存这把“悬顶之剑”——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115.18亿元库存周转天数高达320天以上,是快时尚品牌的3倍多,不仅啃食现金流,更暴露了产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
2020年“80后”少帅周立宸接棒后,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年轻化改革。他果断砍掉央视广告,转投《跑男》《最强大脑》等热门综艺;频繁邀请青年偶像代言;甚至亲自走进直播间带货。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品牌变得更“酷”。
可现实骨感,Z世代仍爱调侃它是“爸爸的衣柜”。从“男人的衣柜”到“年轻人的衣橱”,这段路比想象中更长。
出海,成了海澜之家最现实的破局之道。
截至2025年6月,海外111家门店已扎根东南亚、中东等地,上半年海外收入2.06亿元同比暴涨27.42%,马来西亚门店年化店效最高达1500万元。9月悉尼首店开业,下半年还要进军中亚市场,国金证券研报直言,东南亚高比例华人和强劲消费力,正是海澜之家的“理想沃土”。更重要的是,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68%,远超国内45%的水平,这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
港股上市并非终点,而是转型的新起点。对海澜之家来说,港股的国际化舞台既能提供扩张的资本,又能赋予品牌全球化的光环。但从“爸爸的衣柜”到“全球的衣柜”,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更要解决“心”的问题。
这场跨越,既考验资本的智慧,更考验品牌的魅力。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