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被剔除MSCI中国指数背后:每2.4天关一家加盟店,研发投入仅1%

发布时间:2025-11-22 04:07  浏览量:1

近日,一则“海澜之家被MSCI中国指数剔除”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

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是由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简称MSCI)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票表现的指数,纳入标准与企业的市值、流动性、行业代表性有关,是全球投资者的重要基准。

市场有观点认为,被剔除MSCI中国指数,或源自海澜之家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从股价来看,进入2025年以来,海澜之家股价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11月21日,海澜之家收盘价为6.28元/股,距离今年1月8.78元/股的高点,已经跌去了28.5%。当天下午,记者拨打海澜之家电话,工作人员帮转接后表示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平均每2.4天关一家加盟店

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上市公司被MSCI中国指数剔除的核心影响聚焦短期扰动与长期基本面关联。短期来看,被动基金需同步调仓卖出,个股面临直接资金流出压力;同时,国际资金配置减少会导致个股交易活跃度短期波动。”

他表示,从市场信号看,MSCI作为全球投资基准,剔除行为易被解读为公司基本面或行业地位下滑的负面信号,会弱化国际资本对公司的成长信心。长期影响则完全取决于公司基本面改善能力。

业绩方面,前不久海澜之家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整体营收155.99亿元,同比增长2.23%,归母净利润18.62亿元,同比下滑2.37%。

扛起营收大旗的仍是海澜之家系列,该系列实现营收108.49亿元,同比下滑3.99%,而主营品牌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已连续多个财报期出现下滑。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PQn2IgNE

从销售渠道来看,海澜之家约八成收入来自线下,线上销售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2.03%同比下滑到20.42%。作为对比,同行七匹狼2024年度线上销售占比为36%左右,红豆股份2024年时线上营收占比为24.09%,森马线上营收占比超40%,雅戈尔中报显示其线上收入占比约14%。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的加盟店及其他门店净关闭了264家,平均每2.4天就有一家加盟店关闭。在此之前的2022年至2024年,海澜之家系列的加盟店及其他门店就分别净关闭57家、164家、359家,加上本报告期关闭的115家门店,累计关闭695家。

相比之下,其直营店增加了115家,由年初的1468家增至1583家,海澜之家似乎在积极发力直营店,直营模式会增强对终端渠道的控制力,但也会带来更高的运营成本,短期内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海澜之家销售费用高达35.24亿元,占营收比重达22%,将近净利润的两倍。而研发费用仅1.57亿元,占比仅1%。

看得出来,海澜之家想打造多元化发展的品牌格局。目前公司还有女装品牌OVV、简潮时尚男装品牌黑鲸(HLA JEANS)、高端婴童品牌英氏(YeeHoO),此外,它还拿下了奥地利运动品牌HEAD的授权,独家代理阿迪达斯FCC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

不过,其他品牌,其潮牌品牌“黑鲸”天猫旗舰店月销量最高的产品付款人数也只有17人,即便在“双11”购物节期间也没有多少销量。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PQolKCal

出海是解法吗?

郭涛表示,“若因市值、业绩等问题被剔除,需通过提升经营效率、拓展市场等方式达标,待基本面修复后仍有机会重新入选指数。”

眼下,海澜之家近些年正大谈出海战略,出海会是解法吗?今年9月,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公告称,将启动公司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截至2025年6月,海澜之家累计拥有111家海外门店,覆盖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初步构建起覆盖东南亚核心消费区域的零售网络。

从业绩来看,2022年-2024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实现营收分别为2.19亿元、2.72亿元、3.55亿元,增速分别高达154.10%、23.98%、30.75%。但其在营收大盘中的占比仍然很低,分别为1.22%、1.31%、1.76%。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森马、UR、利郎等服装品牌均在加速海外布局,海澜之家的“出海”故事若要真正说服国际投资者,也需要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