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MSCI“除名”,二代掌舵的海澜之家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5-11-14 18:24 浏览量:1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2025年11月份指数审核结果。在最新的MSCI中国指数调整中,有26家中国公司被新纳入,同时20家被剔除。其中包括男装品牌海澜之家,该变动将于11月24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经理的重要参考基准。一家公司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通常意味着它将吸引大量国际资金的关注和配置;反之,被剔除则可能影响其市场流动性与资本关注度。
市场有观点认为,被剔除MSCI中国指数,或源自海澜之家近年来的业绩表现。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99亿元,同比增长2.23%;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滑1.69%;归母扣非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长3.86%。
其中海澜之家系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49亿元,同比下滑3.99%;海澜团购定制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2亿元,同比增长28.75%;其他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3亿元,同比增长37.19%。
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海澜之家共有门店7241家,期初数量为7178家。其中海澜之家系列有直营店1583家,2025年初数量为1468家;加盟店及其他门店数量从期初4365家减少至4101家。
虽营收保持正向增长,不过,暗点同样存在。一方面增速相对平缓,另外一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利润同比下滑,凸显了其在存量市场中面临的压力。
近年来,海澜之家业绩起伏不定。2018年至2023年,海澜之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0.90亿元、219.70亿元、179.59亿元、201.88亿元、185.62亿元、215.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9%、15.09%、-18.26%、12.41%、-8.06%、15.98%。
2024年,海澜之家营收同比下降2.65%至209.5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88%至21.59亿元。
随着国内服装消费市场回暖乏力,服装企业整体业绩承压,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已成为公司重要战略方向。2020年已在上交所上市的海澜之家,近期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
9月,海澜之家发布公告,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主导这一事件的,是海澜之家的二代接班人。2020年11月,创始人周建平卸任董事长,将管理权正式交予其子周立宸。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周立宸从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他加入海澜集团总部,接管多个关键部门以熟悉企业运营。2014年,以海澜集团副总裁的身份公开亮相;2015年3月,顺利进入海澜之家董事会担任董事。2017年2月,28岁的他升任集团总裁,成为当时中国民企5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之一;同年4月,他进一步被任命为海澜之家副董事长。
周立宸上任后,海澜之家继续“年轻化”。在营销方面,更换新的营销团队、品牌代言人,并通过赞助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综艺、游戏赛事等来实现多渠道曝光,力求打破消费者固化印象。
在品牌层面上,海澜之家推出更多时尚子品牌,如专为18-35岁都市新青年推出的“黑鲸”、高端女装品牌“OVV”、针对中产的男装品牌AEX、对标无印良品的家居品牌“海澜优选”,同时还出资入股快时尚女装品牌UR、婴幼儿品牌英氏婴童等。通过覆盖多产品品类,渗透各消费群体的心智。
不过从业绩来看,转型还未有明显成效,海澜之家二代接班人或许需要一场更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