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库存压顶、周氏家族分红超210亿,海澜之家赴港上市寻路
发布时间:2025-10-21 14:51 浏览量:6
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98.SH)正式迈出赴港上市步伐。9月27日,这家国内男装巨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海澜之家累计分红已超过210亿元,周建平家族作为实控人成为最大受益者。
然而,高分红光环背后,海澜之家正面临营收增长停滞、存货高达102.55亿元、现金流骤降以及短期债务压顶等多重挑战。
海澜之家加速推进其港股上市计划。9月25日,公司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等相关议案。
根据公告,海澜之家本次拟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能授予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公司表示,本次发行并上市是为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海澜之家在公告中强调,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发行并上市。
尽管头顶“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210亿元”的光环,海澜之家财务报表中的裂痕正不断扩大。
业绩方面,海澜之家近年营收呈现 “微增”与“下滑”交替 的波动态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5.66亿元,同比微增1.73%,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1%至15.88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公司营收支柱、贡献超过70%收入的海澜之家系列产品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5.86%至83.95亿元。
存货高企 一直是海澜之家的顽疾。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高达102.55亿元,占净资产的57.83%,周转天数达到323天。
这意味着,公司每天有近3000万元的衣服积压在仓库,每件衣服从生产到卖出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03 资金链承压在高额存货压力下,海澜之家的资金链也日益紧张。
2024年,公司货币资金骤降42.91%,经营现金流大减55.7%,超百亿元短期债务压顶。
令人不解的是,在资金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海澜之家仍坚持高比例分红。
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高达91.22%。自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分红近百亿,周氏家族凭借60.13%的股权控制权,从中获利超40亿元。
一面是业务收缩。海澜之家的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6006家锐减至5723家,两年内关闭283家门店。
另一面却慷慨分红,这种“高分红-低留存”的模式,虽然短期内满足了股东利益,却可能削弱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04 模式困境海澜之家独特的商业模式,曾是它迅速崛起的利器,如今却面临严峻挑战。
在销售端,海澜之家主要采用加盟方式扩张:加盟商负责门店一切开支,拥有店铺所有权,但不承担商品积压风险;海澜之家负责门店运营,向加盟商收取保证金,并承诺保证其收益。
在采购端,海澜之家与供应商联合设计服装,但只预付不超过30%的货款,剩余70%售后再结算,结算周期在半年以上。
这种“上游占款、下游加盟”的类金融模式,虽然降低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却导致库存问题愈发突出。
对于超百亿的存货,海澜之家仅计提了2.6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仅占营收的2.3%,远低于行业水平。
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门店数量增至111家,营收同比增长27.42%至2.06亿元。尽管基数较小,但增速可观。
公司还计划在中东、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市场布局,预计下半年在悉尼开设首店。
海澜之家此次赴港上市,正是为国际化战略提供融资支持。
业内专家指出,港股市场以其高度国际化、自由的资本账户机制和连接全球投资者的独特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跳板”。
不过,海外市场并非一片坦途。海澜之家的品牌定位在国内尚且面临“中年商务”的标签困扰,如何在海外市场打破文化壁垒、建立品牌认知,仍是一大挑战。
从江苏江阴的一家毛纺厂到男装巨头,海澜之家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中国服装业的沉浮。
港股上市能为海澜之家注入急需的资金活力,但资本市场的耐心不会是无限的。
对于周立宸领导的管理层而言,如何在兑现海外增长承诺的同时,平衡好股东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将是一场艰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