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看主线!周末4个方向冒头,A股下周能回血吗?

发布时间:2025-10-19 23:47  浏览量:5

这周炒股的朋友估计都有点郁闷,A股来了波实打实的调整。全周就周三勉强反弹了一下,其余四天全在跌,科创50一周跌了6.16%,创业板指也跌了5.71%,手里的成长股要是没减仓,估计得回吐不少利润。

成交量更能说明问题,周二还冲到2.58万亿元的量,结果越往后越冷,周四、周五直接跌破2万亿元大关,周五上证指数成交量才617563018手,比周二少了近两成,明显能感觉到大家都在观望。

但调整归调整,市场从来不缺机会。关键得看两点:一是量能能不能重新站回2.2万亿元以上,这是资金进场的信号;二是有没有新主线接棒,总不能让前期涨高的科技股一直扛着。结合周末的消息和最新数据,这4个方向值得多留意。

1. 国产芯片:IPO密集上会,真到落地期了?

这周半导体跟着科创50跌得挺惨,但产业端的好消息反而没断,最显眼的就是IPO的动静。上交所10月17号刚公告,沐曦集成要在10月24号上会审核,距离摩尔线程9月过会才刚一个月,两大国产GPU厂商接连叩门资本市场 。

这可不是简单的融资,沐曦已经拿着14.3亿元的在手订单了,主要是曦云C500系列板卡,而且新一代的C600芯片已经点亮,年底就要进入风险量产阶段,2026年就能批量发货。这说明国产GPU不是停留在实验室,而是真的要大规模落地了。

另外大基金三期的钱也在实打实砸进来,最近江苏、上海都出了地方配套资金,重点投刻蚀、薄膜沉积这些设备环节,有几家厂商的产品已经进了头部晶圆厂验证。短期跌得多更像是前期涨太快的回调,毕竟产业逻辑摆在这里,真金白银的订单和技术突破比啥都管用。

2.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装车,还差几步?

固态电池这周没怎么被关注,但周末中科院的突破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研发出了一体化柔性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续航能破1000公里不说,还能弯曲折叠,这要是用到手机、可穿戴设备上,想象空间就大了。

更实在的是装车进度,现在不止一家车企在推半固态电池车型,有的已经开启预售了。机构测算过,2024年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才7GWh,到2030年能冲到65GWh,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这个增长速度可不是炒概念能比的。

不过得客观看,现在还处在产业化初期,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大规模装车估计还得等两三年。但资金往往会提前布局,尤其是那些在电解质、正极材料上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基本面已经在悄悄变化了。

3. 煤炭:冷冬+涨价,防御属性拉满了?

在这周的调整里,煤炭板块算是少数能扛住的。为啥?因为供需两端都在发力。10月中旬北方冷空气一来,华北、东北都开始供暖了,电厂日耗煤量蹭蹭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经涨到753元/吨,一周就涨了43元。

供给端反而有点紧,主产区最近安监政策严了,加上降雨影响运输,库存掉得挺快,环南海港口库存一直在加速回落。更关键的是新能源靠不住,冬天静稳天气多,风电光伏出力波动大,煤炭还是兜底的主力。

对资金来说,现在煤炭股的股息率大多在5%以上,在利率下行的环境里,这种稳定分红的板块太有吸引力了。市场风险偏好一降,资金就爱往这类“安全垫”里钻,防御属性这会儿就体现出来了。

4. 商业航天:火箭连发射,真能民用了?

商业航天这周的动静有点大,10月11号“海澜之家号”运载火箭刚发射成功,把三颗卫星精准送入轨道,17号又送了千帆极轨18组卫星上天,这发射频率明显加快了。

更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拿到了卫星通信许可,这意味着行业要从专业领域转向民用了。以后高端手机套餐可能直接打包卫星通话服务,车企也能搞全域车联网,物流、农业这些行业还能用上“地面+卫星”的解决方案。

我国低轨卫星规划总数都超万颗了,火箭发射、卫星制造、数据应用整个产业链都会被带动。不过现在还有短板,比如火箭复用率不如SpaceX,发射成本偏高,短期更像是题材炒作,但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成熟,民用市场一旦打开,空间就大了。

总结:别慌着抄底,先看这两个信号

这周的调整更像是市场的“中场休息”,不是行情结束了。毕竟融资余额还稳在2.42万亿元以上,10月14号最新数据是24278.99亿元,说明市场不缺资金,只是在等方向。

对普通股民来说,不用急着猜下周会不会涨,先盯紧两个信号:一是成交量能不能回到2.2万亿元以上,这是资金进场的“通行证”;二是看这四个方向里有没有板块能率先放量领涨,形成真正的主线。

市场涨涨跌跌很正常,调整反而能筛出真正有基本面支撑的方向。不管是芯片的技术突破、煤炭的涨价逻辑,还是航天的产业扩容,只要逻辑没断,迟早会被资金认可。与其追涨杀跌,不如多看看这些板块的最新数据,心里才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