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永赢?这只基金狂涨69%!普通人该抢还是等?

发布时间:2025-09-24 14:59  浏览量:10

打开基金账户,不少人盯着绿得晃眼的净值叹气:“选基堪比开盲盒,好不容易跟上永赢的节奏,转头就被甩在身后。” 2024年的基金市场堪称“冰火两重天”,有人追着热点来回踏空,有人持仓的基金全年涨幅不足5%,但也有一批“黑马”悄悄跑出,其中一只直接以69.23%的收益率登顶,把不少热门基金远远甩在身后。

这只基金就是大摩数字经济,单季度规模接近翻倍,截至2025年9月,其2024年以来的回报率更是飙至180.59%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仅是它,财通景气甄选、工银新兴制造等多只基金去年收益都突破了50%,它们清一色押注了同一批赛道。这些基金经理究竟踩中了什么风口?普通人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今天就拆透这波行情的底层逻辑。

一、冠军基金有多猛?规模翻倍,持仓藏玄机

提到2024年的“基圈顶流”,大摩数字经济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这只基金全年收益率69.23%,比亚军足足高出17.38个百分点,相当于别人赚50万的时候,它的持有者已经揣进了近70万收益 。

最关键的是,它打破了多年的“冠军魔咒”。以往不少年度冠军基金次年就会遭遇回撤,但大摩数字经济截至2025年9月仍保持着65.8%的年内涨幅,在算力板块回调的一季度居然还能保持正收益 。能有这表现,仓位管理和选股眼光缺一不可。

截至2024年底,这只基金的股票仓位高达90.18%,比三季度还提高了4个百分点,典型的“坚定看多”风格。前十大重仓股里,中际旭创、沪电股份、新易盛等清一色是AI产业链的核心玩家,生益电子、水晶光电是四季度新进的“奇兵”,而天孚通信、工业富联则被果断调出 。这种调整不是瞎折腾,而是精准踩中了算力基础设施的爆发节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规模变化:2024年四季度单季净申购7亿份,规模直接从十几亿冲到33.79亿元,接近翻倍。要知道,基金规模暴涨往往会稀释收益,但这只基金反而越涨越猛,足见其持仓标的有多抗打。

二、三大顶流基金经理,操作思路大揭秘

基金涨得好,背后的基金经理才是真正的“掌舵人”。2024年业绩前三的基金背后,雷志勇、金梓才、张宇帆三位经理的操作思路,藏着普通人能抄的“作业”。

雷志勇:不追热点的“死磕派”

大摩数字经济的基金经理雷志勇,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典型的“产业派”选手。2025年初不少主题概念爆火时,他没跟风;二季度市场恐慌下跌,别人疯狂抛售,他反而坚守持仓 。

他的逻辑很简单:只看产业景气度和公司基本面。在四季报里他明确说,基金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板块,TMT仓位一直很高。他判断智算基础设施会受益于全球AI投资,AI应用的基础已经打牢,所以死死拿着光模块、PCB等核心标的 。这种“不被市场情绪带偏”的定力,正是普通投资者最缺的品质。

金梓才:能纠错的“灵活派”

财通基金的金梓才则是另一种风格,2024年他一人独占混合型基金前十的“半壁江山”,管理的7只产品全都排名靠前。但他也经历过“翻车”——2025年一季度因超配国内算力,产品回撤明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

关键在于他能快速纠错。二季度他修正观点,意识到市场低估了海外算力的增长潜力,果断加仓服务海外科技巨头的光模块、PCB领域,最终靠CPO板块反弹实现业绩翻倍。他还提前布局了“新消费”,专门挑那些符合性价比趋势、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比如新进的万辰集团、三只松鼠等 。这种“知错就改+跨板块布局”的策略,让他在风格轮动中站稳了脚跟。

张宇帆、张丽娜:押注半导体的“坚定派”

工银新兴制造的两位基金经理更敢下手,2024年四季度直接把半数重仓股换成了AI半导体标的,海光信息、北方华创等被大幅增持,寒武纪-U、兆易创新等新进前十大重仓 。

他们的逻辑很清晰:AI已经成为半导体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不管是云侧还是端侧,都需要芯片升级,而且国产替代正在加速。在他们看来,这轮产业周期才刚刚开始,2025年随着应用落地,半导体需求还会爆发 。这种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让这只基金规模单季度翻倍,全年收益达到50.28%。

三、风口在哪?三大赛道撑起高收益

不管是雷志勇的“死磕”,还是金梓才的“纠错”,本质上都押对了2024年的三大核心赛道。这些赛道不仅撑起了基金的高收益,更藏着未来几年的投资主线。

算力基础设施:AI时代的“电力系统”

如果说AI是2024年的最大风口,算力就是风口上的“核心引擎”。全球AI投资持续砸向智算领域,云厂商的资本开支不断加码,直接带动了400G、800G光模块的需求爆发,新易盛这类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283.2% 。

雷志勇和金梓才都看中了这个赛道,但侧重点不同:雷志勇兼顾国内智算和AI应用,金梓才则重仓海外算力。从数据看,海外算力受益于AI产业应用的“0到1”时刻,确定性更强;而国内智算的“军备竞赛”刚刚开始,未来有望复制海外的成长轨迹 。这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早布局的人都吃到了红利。

半导体:国产替代+AI驱动的双重红利

2024年半导体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63%,净利润增长23.53%,数字芯片设计领域的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188.94% 。这背后是“需求回暖+AI驱动+国产替代”的三重推力。

AI芯片是最大亮点,Gartner预测2024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增长33%,达到713亿美元,2025年还会再涨29%。国内企业也在发力,海光信息、寒武纪等企业的产品不断突破,国产替代速度加快。张宇帆团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把半导体产业链作为核心配置,精准捕捉到了行业爆发的红利 。

新消费:老赛道里的“新机会”

很多人以为消费板块在2024年没机会,但金梓才的布局告诉你:机会藏在“新”里。他新进的万辰集团、海澜之家等,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龙头,而是在商业模式、产品形态上有创新的企业。

2024年的消费市场,“性价比”成了关键词。那些能跟上趋势、做出改变的企业,反而能跑出超额收益。比如三只松鼠通过优化供应链、推出平价系列,重新找回增长动力,这也是它能进入基金重仓股的核心原因 。这种“老赛道找新逻辑”的思路,比盲目追新赛道更稳妥。

四、普通人避坑指南:别再犯这三个错

看到基金涨得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买”,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追高往往是亏损的开始。结合这几只顶流基金的逻辑,普通人买基金必须避开三个坑。

错把短期涨幅当实力,掉进“冠军陷阱”

每年年底,“冠军基金”都会被疯抢,但“冠军魔咒”从未消失。2024年的TOP10基金虽然今年全部正收益,但表现分化明显:德邦鑫星价值年内翻倍,国融荣盛龙头严选却只涨了3.7%,跑输沪深300 。

关键在于基金的收益是否有产业逻辑支撑。大摩数字经济能打破魔咒,是因为它押注的算力赛道有真实需求,而不是靠短期炒作。普通人选基金,别光看近一年收益,要拉长期限看3-5年表现,重点看它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的稳定性。

跟着热点换仓,不如盯着“景气度”

2025年一季度,不少人跟风金梓才买国内算力,结果遭遇回撤;二季度又追热点换仓,反而错过了反弹。金梓才自己都说,他和市场的预期差在于“看好算力的长期空间”,而不是短期波动 。

普通投资者没有专业投研能力,很难精准踩点热点。不如学雷志勇,盯着行业景气度:那些有政策支持、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壁垒高的赛道,比如算力、半导体,哪怕短期回调,长期也大概率能涨回来。频繁换仓不仅要交手续费,还容易踏空主升浪。

只看基金经理名气,忽略“操作风格”

很多人买基金只认“明星经理”,但不同经理的风格差异极大。雷志勇是“坚定持仓型”,适合能长期拿住的投资者;金梓才是“灵活调整型”,产品波动会更大;张宇帆团队是“赛道集中型”,押对了赚得多,押错了回撤也大。

买基金前一定要搞清楚经理的操作逻辑:他是喜欢集中持仓还是分散布局?是擅长科技还是消费?风格是否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比如受不了波动的人,就别碰张宇帆这类重仓单一赛道的基金。

五、现在能进场吗?给普通人的三个实操建议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现在该不该买这些赛道的基金?其实答案不在“买不买”,而在“怎么买”。结合基金经理的判断和行业趋势,给三个实操建议。

建仓:别梭哈,用“定投+分批”降低风险

算力、半导体这些赛道波动不小,2025年一季度光模块板块就经历过大幅回撤。如果现在梭哈进场,万一遇到回调,很容易心态崩了割肉。

建议用“定投+分批”的方式建仓:每月固定时间投一笔钱,比如发工资后投1000元,同时准备3-6个月的备用金,在赛道回调超过20%时再加仓一笔。这样既能摊薄成本,又能避免因短期波动影响判断。

选基:优先“赛道+长跑经理”的组合

如果看好算力赛道,可以选雷志勇的大摩数字经济,他的持仓稳定、风格坚定;如果想兼顾算力和消费,金梓才的财通景气甄选更合适;要是看好半导体,张宇帆团队的工银新兴制造值得关注。

也可以直接选聚焦这些赛道的指数基金,比如半导体ETF、数字经济ETF,成本比主动基金低,还能避免经理操作失误的风险。新手优先选规模30-100亿的基金,规模太小容易清盘,太大则难调仓。

止盈:别贪多,设置“目标+止损”线

很多人赚了钱舍不得卖,最后又亏回去。建议提前设置止盈线,比如年化收益达到20%就赎回一半,剩下的继续拿;如果回撤超过25%,也要审视是否该止损。

比如持有大摩数字经济,要是2025年涨到目标收益,就先落袋为安一部分;如果遇到系统性风险,赛道逻辑变了,哪怕亏损也要及时止损。记住:基金投资赚的是趋势的钱,不是赌运气的钱。

结尾:你会跟风买热门基金吗?

2024年的基金行情告诉我们:真正的赚钱机会,从来不是追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雷志勇死磕算力、金梓才纠错调仓、张宇帆押注半导体,本质上都是在等产业趋势兑现。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天天刷基金净值焦虑,不如花时间搞懂一个赛道的逻辑,选对一位靠谱的经理,然后耐心持有。毕竟在资本市场里,慢下来反而跑得更快。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2024年买的基金赚了多少?会考虑布局算力、半导体这些赛道吗?或者你有哪些选基避坑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