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关店283家,库存仍超百亿,清华少爷欲借出海破局?

发布时间:2025-09-18 12:13  浏览量:7

“清库存”与“清形象”,成了海澜之家接班人面前绕不开的两道坎。

从2023年中报门店数达到6006家,到2025年上半年剩下5723家,两年时间,海澜之家关掉了283家门店。同一时间,库存水平仍在高位,2024年底为119.87亿元,2025年上半年回落到102.55亿元,虽然有所下降,但压力依然不小。

这家曾在国内男装市场叱咤风云的企业,如今主动选择出海,在港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请,表面看是扩张,实则是战略突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是前瞻性的转型,还是不得已的自救?

海澜之家起家于江苏江阴,早年主打“男人的一站式衣柜”概念,从西装到袜子,一应俱全。创始人周建平2002年参观日本优衣库后决定切入男装零售,强调量贩式销售,迅速打开市场。靠着精准定位和广铺门店的策略,海澜之家在2014年通过资产重组在A股成功上市。

但从2017年开始,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虽然营业收入依旧增长,但利润承压,问题根源在于加盟模式扩张过快带来的库存积压。

2019年,女装子品牌“爱居兔”因亏损严重被迫放弃,当时外界已对海澜之家的存货问题提出质疑。

在舆论漩涡中,周建平选择退居幕后,2020年11月,由其子周立宸正式接班。

周立宸出生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金融系,曾在挚信资本工作两年,后进入海澜之家内部轮岗,2015年就进入董事会,熟悉业务,接班后,他并未照搬父亲的经营模式,而是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他先是换掉了老式广告和代言人,强化品牌调性更新,随后推进“新千店计划”,关闭低效门店、提高直营比例。

同时,还启动电商渠道和直播业务,加快库存清理速度,与京东奥莱合作后,库存数据开始逐步下降,这一转变体现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

但仅靠线上转型仍无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增长空间趋近饱和。

门店增长乏力,消费者偏好转向,年轻人对“男人的衣柜”标签缺乏兴趣,在此背景下,周立宸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

实际上,海澜之家早在2017年就已进入东南亚市场,首家海外门店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到了2025年上半年,海外门店已达111家,其中78家分布在东南亚,且有50家为一楼整层的旗舰大店。此外,公司还通过TikTok短视频与直播进行带货,累计播放量超过6亿次,形成了一定声量。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东南亚市场购买力有限,区域红利能持续多久并不确定,相比于欧美市场的竞争,东南亚被视为中国品牌“出海初阶”,但可替代性强、同质化竞争严重。

而海澜之家这次赴港上市的公告时间——2025年9月8日,也引发外界讨论。是在港股市场回暖、消费品牌扎堆上市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还是为融资服务海外扩张所做的布局?

公司在公告中称,此举是为了“深化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这与当前在中东、中亚、非洲及澳洲市场的布局计划相呼应,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在悉尼开设澳大利亚首店。

如果从长期看,这确实是走向“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一步,但从当前数据来看,海外收入仍只是整个营收体系的一个补充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主营收入为2.06亿元,同比虽增长27.42%,但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仍偏低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赴港上市被视为一道分水岭:是战略执行能力的考验,也是企业治理与资源调配能力的挑战。

周建平退居幕后后,去养马、建马术俱乐部,甚至将其打造成文旅项目,而儿子则要在库存高企、标签固化的男装品牌中,找到破局之路。

海澜之家是否能通过出海真正实现品牌重塑,最终脱离“男人的衣柜”旧印象,不取决于市场如何评价这个“清华少爷”,而在于他是否真能把这场转型,做成一场结果而不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