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大战,美团部分“零元购”,谁将受益

发布时间:2025-09-04 00:57  浏览量:17

2025年本地生活赛道一开年,就火药味十足。

2月,京东带着外卖业务“先礼后兵”冲击美团核心地盘,当时不少人以为京东只是试水,可5月它就官宣外卖日订单量破2000万单,明眼人都清楚,京东在外卖赛道彻底站稳了脚。

另一边,阿里也悄悄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从即时零售端给美团施压。

两家左右夹攻之下,7月消费旺季时,美团被逼得拿出“零元购”这种贴身肉搏的招数,卡位战激烈程度远超行业预期。

很快,美团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吃力态势藏都藏不住。

财报显示,该季度美团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这是202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显然京东、阿里已从它手中撬走部分市场。

利润端更棘手,经调整EBITDA仅28亿元,同比下滑81.5%,经营利润率跌至0.2%,较此前减少13.5个百分点。

起初我以为美团基本盘够稳,利润不会跌这么多,细看成本数据才发现,其销售及营销成本飙升至225亿元,同比涨51.8%,仅这部分就比去年多花77亿元,而这笔钱刚好与机构预估的美团净利缺口吻合。

面对这份成绩单,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表态强硬:“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激烈竞争,过去靠竞争成长,也靠竞争拿到领先地位。

”这话听着硬气,但市场难免担忧,大家认可美团实力,可看着它把资金全砸进营销,实在好奇这种“硬扛”能撑多久。

很显然,第二季度数据顶多是外卖大战的“季前赛”,真正较量还在第三季度。

当下的外卖大战,其实有点像二战苏德打法。

当年德国想速战速决,将主力压在东线;苏联用空间换时间,凭辽阔国土把战事拖成持久战。

如今美团处于守势,它的“战略纵深”是多年积累的履约配送体系与商家网络。

毕竟外卖需平衡用户、骑手、商家三方利益,本身利润薄,用户换平台又容易,没硬实力根本扛不住密集竞争。

可美团的优势并非无懈可击,该季度其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仅增7.7%,同样是2022年以来最低;经营成本多花162亿元,导致这部分经营溢利跌至37亿元,同比少78.6%。

说实话,它的效率优势是有,但“够深不够宽”。

拿京东对比,京东外卖所属新业务亏148亿元,投入产出比约1:2,美团靠精准用户数据和配送算法,成本控制稍好,可架不住对手砸钱力度大,用户该被抢还是会被抢。

不过美团也没坐以待毙,悄悄在高毛利业务藏了手。

这季度它没公布外卖和闪购日均订单数,只说闪购“强劲增长”,明显不想让对手摸清底细。

它的思路很清晰:一方面靠大额券拉高客单价,比如常发38减18的券,紧盯30元以上餐饮订单(美团称这部分占比超70%);另一方面发力闪购,主攻便利店杂货、酒、手机等高毛利品类。

如此看来,美团不只会被动防守,也在找机会主动突围。

麻烦的是,对手不止京东、阿里,抖音之前在外卖赛道失利,转头盯上美团到店业务。

4月底,抖音推出免佣政策,服饰鞋帽、美妆个护商家6月30日前入驻,可免佣到年底。

这招很奏效,连迪卡侬、海澜之家这些原美团合作品牌都转投抖音。

说实话,抖音优势很明显,靠短视频做内容,能吸引用户“线上团券、线下消费”,而美团大众点评的评价多集中在吃喝玩乐,在到店团购领域本就积累不深,这下被抖音钻了空子。

京东也没闲着,除了外卖,还进军OTA和本地团购,同样以免佣开路,最近又悄悄搞本地休闲团购,定向邀请商家入驻。

它打法灵活,不跟美团死磕,哪里有空就往哪钻,这种“游击战”反而让美团更难应对。

要知道,美团做外卖本是想靠“高频带低频”,用外卖流量带动到店等高毛利业务,如今到店业务被偷袭,等于“造血通道”被掐住。

面对多方围堵,美团也在调整防守策略。

7月推出“自提0元购”,既减少配送压力,又能冲高订单量;同时给骑手发不少补贴,应对京东“社保”策略和阿里骑手补贴,毕竟骑手网络是它的护城河,绝不能丢。

而且美团早有准备,截至6月底,在全国开了5万多家闪电仓强化即时零售;到店业务整合商家SaaS系统,用补贴和流量绑定商家;还推出“拼好饭”,防备下沉市场潜在竞争,这些布局都是为自己留后路。

但美团也懂取舍,之前关停大部分省区的美团优选,当时有人不理解,觉得它放弃市场,现在看,是不想在社区团购浪费弹药,毕竟社区团购是特殊时期产物,它没先手优势,不如把钱省下来,投入外卖、即时零售这些关键战场。

说实话,这种“战略性撤退”反而显理智,至少没把资源投进无意义的消耗。

回头看,美团这季度也有收获:MAU破6亿,到店业务订单涨40%,且没停掉研发和新业务投入,比如小象超市接了美团优选的班,持续整合供应链扩张。

但问题是,即时零售要赚钱得先规模化,在此之前,美团还得扛住对手“放血”。

王兴总提“长期经营”,可市场更想看到的不是硬扛决心,而是能扭转被动的体系化战略。

接下来的双11,大概率是下一场大战节点。

阿里想靠电商与外卖协同缩小UE差距,京东、抖音还在找机会偷袭,美团则要守基本盘、降成本。

说实话,这场仗拼的不是谁砸钱多,而是谁先找到“以战养战”的办法。

美团优势在多年积累的底子,但对手攻势越来越猛,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不好说。

可“美团不相信眼泪”这话,现在听着格外实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里,只有顶住压力、找对方向的玩家,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