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县级市:诞生63家上市公司,生产总值达5100亿

发布时间:2025-09-02 10:41  浏览量:1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一个县级市,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县级市,这样说会不会有些夸大其词,看看它的经济实力就知道了。

这个县级市已经诞生了有63家上市公司,包括海澜之家、华宏科技等著名公司,经济总量达到惊人的5100亿,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50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它就是江苏的江阴市。

那江阴这个县级市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它又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阴抓住了当年大办乡镇企业的机遇,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在这一时期,江阴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功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89年底,江阴全市就有903个乡镇企业以及2092个村办企业,包括纺织、机械、化工等90多个门类,总产值飙升到71.28亿元。

不仅如此,在一位社会学家的观点中,他将改革开放初期江阴所在的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苏南模式”,而江阴就作为这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因此,江阴就在苏南模式的发展中,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依托于中心城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随着江阴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产业集群的效应逐渐显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如纺织服装、金属材料等,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截止到1993年,江阴的GDP成功突破到百亿元。

来到了21世纪,江阴的经济发展可谓是愈来愈猛,呈现持续跨越式发展,从2002年起,江阴的GDP就保持着每一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整整持续了6年,更是在2019年就突破到了惊人的4000亿元。

然而物极必反,江阴的经济在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下,遭遇了艰难的发展瓶颈期。

由于江阴的工业发展时间早,在江阴全市的土地开发建设的利用率极高。在2021年之前,江阴的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着多达200多个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分布较散,而且效益十分低下,再加上同行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了一种“老产业效益低,新产业没土地”的尴尬局面。

不仅是土地资源的问题,江阴这时候的产业结构也陷入了艰难的困境。此前江阴的制造业十分强大,形成了上千亿的产业集群,但这就会导致产业结构极度不协调。

原先的传统产业比重非常大,反而是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这畸形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阴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如此困境,江阴并没有坐以待毙。在2021年,江阴政府启动了“南征北战,东西互博”的经济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直接推动了全市工业园区的全面升级,江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产业园区进行了改革,通过盘活低效的产业用地,从而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升级。

此外,这次战略还明确了多达12个现代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包括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

经过调整后的江阴,经济又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如今江阴的经济实力,在全国的县域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2024年,江阴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5126.13亿元,同比增长了5.6%,工业产值更是高达7523.8亿元。

不仅如此,江阴在2024年就有42家企业入围了中国企业500强,境外的上市公司累计62家,数量位于全国同类城市的第一名。

江阴的经济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要原因就是它那根基深厚的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江阴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工业经济总量,江阴更是有90%以上的人数在从事民营经济的行业。

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民营经济,才为后来江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江阴深知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于是就全面实施了“科创江阴”建设的三年行动。

在2024年的时候,有效高企达114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这为江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江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再加上地方政府也积极的为江阴营造出导向鲜明的政策环境,这些都为江阴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2024年,江阴深入推进了26个项营商环境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了江阴惠及企业的服务能力,这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在江阴深入发展。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造就了江阴经济发展的神话。在上世纪80年代,《新华日报》等官方媒体就多次对江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报道。

在报道中明确表明,江阴精神是江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核,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正是有了这强大的江阴精神作为支柱,江阴人才能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

人心齐、民性刚,表现出江阴人团结一心,全市上下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敢于顽强拼搏。在兴澄特钢的市场中,江阴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一席之地。

此外在江阴的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由副镇长牵头,定期走访,联络重点企业,将所有江阴人拧在了一起,最后大家同心协力,创造性的解决了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敢攀登、创一流,体现了江阴人能够不断拓新自己的产业领域,追求卓越的业绩。比如江阴法尔胜的钢丝绳技术不断突破,最后能够成功达到能够吊起港珠澳大桥的标准。

江阴这个县级市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神话,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希望江阴的经济发展可以给其他地方做出启示,相信只要踏实肯干,抓住机遇,真心为人民谋福利,那么下一个江阴就不会太远。

信息来源:进阶5000亿,凭什么是江阴?

信息来源:产业之火“链”就现代化建设“钢筋铁骨”

信息来源:挖掘好江阴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