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就新底盘丨纺织服装产业群链:经纬交织 向“智”向“新”
发布时间:2025-08-27 16:13 浏览量:16
锚定 “两高四着力”,古都安阳正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之笔,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此前,河南日报社安阳分社与安阳融媒联合推出 “透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联合调研行”上篇报道,带读者走进安阳产业一线,初步窥见其以 “双长一主制”“12×5×9” 矩阵破题,推动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今日刊发下篇,我们将继续深入企业车间与项目现场,聚焦新材料、食品制造、纺织服装三大重点产业群链 —— 看新材料如何突破 “微米级” 技术壁垒实现国产化替代,听食品产业怎样以 “农食融合” 让 “小食材” 熬出 “百亿味”,探百年纺织业如何借 “智改数转” 从 “纱城” 迈向 “智造高地”。通过鲜活案例与翔实数据,解码安阳以 “链” 聚能、以 “合” 提质的进阶路径,展现这座老工业基地在产业升级赛道上的持续奋进与突破,为全省产业强省建设提供更多安阳经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安阳融媒记者 李坤 黄亚楠 王嘉晨
安阳城西,纱线在智能设备间轻盈穿梭;汤阴车间,童装布料经层层检测焕发七彩光泽;柏庄厂区,女装成衣正通过质检奔赴全国 —— 这座有着“豫北纱城”美誉的百年纺织之城,正以经纬交织的巧思,织就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的锦绣图景。
作为全省最大的针织布织造基地和印染基地,安阳纺织业的根脉深扎百年土壤。如今,这里更凭借集群效应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童装品牌中心。循着 "引进与转型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 的战略路径,一条“上下贯通、集群联动”的产业链正释放澎湃动能,推动传统纺织向“智造”跨越。
在豫之锦纺织的 10 万锭高档精梳棉纱工厂,5 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清梳联一体机与高速倍捻机奏响生产欢歌。昔日 “千人纱、万人布”的劳动密集场景已被智能化生产线替代,寥寥数名工人值守的车间,正产出 60 支至 160 支的高档精梳紧密纺棉纱。这些全省领先的特高支纱线,不仅供给际华集团、海澜之家等知名企业,更远渡重洋走进欧美市场。“设备升级让工艺与品质双提升,这是我们闯荡市场的底气。” 公司负责人董海华的话语里,藏着传统纺织厂向数字化示范工厂转型的决心。
转战汤阴县伏道镇,浩欣服饰的 30 条吊钩生产线正马力全开。工人们赶制的自主品牌儿童羽绒服,要经过全自动电脑裁剪、流水线生产,再闯过 pH 值检测、甲醛测定等“关卡”才能出厂。2019 年投建的检测实验室里,每批次布料都要经受层层考验,这让企业成了孩子王、巴拉巴拉等品牌的信赖伙伴,日均产能稳定在 2 万套。
更令人称道的是,依托汤阴“艾草之乡”资源,企业研发的艾草纤维童装成了市场爆款,34 项商标与 32 项专利背后,是从胚布织造到成衣制作的全产业链底气。“我们正攻关温控纤维,要让传统针织变身‘可穿戴科技’。”业务部经理宋飞的话语中,透露企业着向智能纺织新赛道冲刺的雄心。
傲宸服饰的生产车间里,缝纫机声织就“赶工交响乐”。26 条生产线连轴转,一片片面料经 20 多道工序蜕变为“允硕”秋冬女装,再经三道质检发往全国 60 多家直营店与 800 多家加盟店。不同于依赖代工的同行,这家企业从起步就构建了“设计研发 — 生产加工 — 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在郑州、广州乃至法国设立研发中心,2024 年创下 2.3 亿元产值。“衣服是生活质感的表达。”副总经理刘桂斌望着打包好的成衣,规划着高端定制与环保面料的新路径,要让“允硕”成为响当当的“国民女装”。
企业的蓬勃生长,离不开产业生态的沃土。北关区柏庄镇的“中国童装名镇”与滑县“豫北纺织服装基地”遥相呼应,勾勒出“化纤 — 织造 — 印染 — 服装”的完整链条;与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的合作,让 AI 设计、绿色制造等前沿技术落地生根;13 家企业获得满负荷生产奖励,“百企巡诊”精准助力企业提质;“2025 河南(安阳)国际纺织服装设备展览会” 与“产业带出海计划”,更让 85 家企业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向“智”向“新”是必然选择。未来,安阳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纺织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滑县金乌制衣、安浙童装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借力 SHEIN、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拓展海外版图。
从百年纱城到“智造”高地,安阳纺织服装产业的经纬之间,正编织着更壮阔的产业图景。那些流淌在纱线、面料与成衣里的创新动能,终将让“安阳智造”在全国乃至全球纺织版图上,写下更璀璨的注脚。(图/郭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