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谋生技能正面临崩溃!我们如何跳出赢家通吃的内卷死局?
发布时间:2025-07-24 19:30 浏览量:1
在很久以前,你有很差的表现,曾得到很差的结果,这叫做「报应」!可是,在今天,你不只是有很差的结果,而是有很惨的结果!
在很久以前,你有普通的表现,会得到普通的结果;但是,在今天,你不会有普通的结果,而是有很差的结果。
在很久以前,你有很好的表现,会得到很好的结果。但是,在今天,你只会有普通的结果。因为现在已经进入非常竞争的年代,现代的竞争比起以前,完全不一样。
如果在现在,要拿到很好的结果,就一定要有非常好、加倍好的表现!
爷爷那辈人,学门手艺就能吃一辈子,比如:村口的铁匠铺开了 30 年,靠着敲敲打打就能养大三个娃。
可现在呢?隔壁小王苦练 5 年的修车手艺,却被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系统砸了饭碗;表姐开了 10 年服装店,明明手艺扎实,却败给了直播间里连针线都不会用的网红。
以前的人常说:“如果你学习不好,那就学门手艺吧,至少可以考手艺有口饭吃。” 这句话90年代没错,可放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已经经不起推敲了。因为你会忽然发现,和你有同样的手艺的人满世界都是,更加不公平的是,头部的几个人吃到撑着,其余大部分都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
企业、门店都一样,以前,大家都有口汤吃,现在是赢家通吃,其余都处于半死不活的样子。
服装品牌海澜之家2024年营业额209.57亿元,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全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2,653家,总营业收入:14,823.36亿元,总利润:767.82亿元平均单企业营收:约1.17亿元,平均单企业利润:约607万元。
这么多的服装企业,做的衣服比海澜之家做的差吗?不是,那为什么这么多的平均利润这么低呢?
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
去年奥运会百米决赛那晚,我盯着屏幕浑身发冷。
冠军比亚军只快了 0.01 秒,可结局天差地别:冠军拿到百万代言,名字被刻进历史;亚军呢?除了体育迷,没几个人记得他的名字。
这 0.01 秒的差距,像极了现在的竞争。
90 年代的手艺人,就像村里的井水 —— 方圆十里就这一口,只要会打水就能换口粮。可现在,信息把所有人都扔进了同一个赛场。你以为自己的手艺能排前十,转头就发现全国有 10 万个和你一样的人,比你快 0.01 秒的人,早就把饭碗端稳了。
有个开早餐店的老板跟我吐槽:他做了 20 年包子,皮薄馅足,街坊邻居都夸。可对面新来的年轻人,就靠直播包包子的过程,每天卖的比他多 3 倍。“我手艺比他好啊!” 老板想不通。
可真相是: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 “好不好” 的问题,而是 “有没有人知道你好” 的问题。
为啥有人明明做得一般,却比你赚得多?
有人卖的东西不如你,口才不如你,偏偏生意比你火。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胜过你。
像前段时间的印巴战争,为什么小印先进的战机会溃败,是战机不够先进吗?不是,而是体系不先进,也就是说单一的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撑良好的结果,只有系统性的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
这就是现在最扎心的现实:70 年代拼手艺,现在拼 “系统”。
我见过一个开理发店的大姐,手艺扎实到能记住每个老顾客的发质。可去年房租到期后,她没扛过去。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宁愿多花 20 块,去楼下的一家网红开的新店。
“我剪得比他们好啊!” 这大姐怎么都想不通。
但市场的答案很残酷:现在的 “好”,早就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
70 年代的人,靠 “拥有手艺” 立足:会修鞋就有饭吃,会打铁就饿不着。可现在,信息流通太快了 —— 你刚学会的技巧,三天后就传遍全网。
真正的竞争力,早就从 “你有什么” 变成了 “你知道什么别人不知道的”。
就像做自媒体:有人只会写文章,有人却知道 “标题里加数字更容易火”“晚上 8 点发阅读量更高”。后者未必文笔更好,但比你更懂规则。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每天在忙的事,是 “重复劳动” 还是 “积累优势”?你有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 “作战地图”—— 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该对谁发力?
不是说手艺不重要了,而是光有手艺不够了。
那个开早餐店的老板后来开窍了:他每天早上直播包包子的过程,特意对着镜头说:“咱这肉馅,每天现剁的,比速冻的香 3 倍。” 三个月后,他的店也成了本地网红打卡点。
他没变的是手艺,变的是 “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手艺好” 的能力。
这就是现在的生存逻辑:先有手艺打底,再用一套 “系统” 放大优势。
当我们发现自己混得越来越不如意的时候,生存越来越艰难的时候,或许就该停下来想想:90 年代的 “手艺”,在今天,该如何去给他植入新的活力”。
提前祝你好运!谢谢阅读!